2008年1月1日

我的台灣—My Homeland看見心靈的故鄉

主持人: 王秀雄 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演講人:林磐聳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林磐聳主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我在大學的時候因為美術系設計組 王建柱 老師引領我進入設計的領域,進而認識「民族資源」的重要性。另外還有被 王秀雄 老師對於學術的堅持,以及身為一個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之影響。今天站在 王秀雄 老師面前講演讓我感到特別地緊張。我今天就是 王 老師剛剛所講的:透過視覺的語言以及音樂來表達藝術創作的理念。各位的手邊有一份書面資料「我的台灣」,這是我從2004年底到2006年所持續創作一系列作品。今天的題目就以「我的臺灣/My Homeland:看見心靈的故鄉」為題,我想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故鄉,在演講的開始我先引用哈佛的校訓「人無法選擇自然的故鄉,但是可以選擇心靈的故鄉」作為起點。每一個人生在哪裡,那裡就是你的故鄉,而要拿來作為心靈的寄託、夢想的所在,那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從這個名校的校訓談起,來談一談我心目中的台灣。
每一個人的台灣都不一樣,因為每一個人看的角度、觀點都不同。台灣在歷史、地理、自然、人文…等不同的角度,都有各種不同的風貌。我想我們今天主要是談「藝術與人文」,我一直認為,假使沒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藝術就只能是一個表象;沒有深刻的創作理念,形式當然也是一個表象。所以今天就從這個部份來探討,從歷史的角度,包括個人小的生命歷程,或生活的週遭等等來談我的台灣。我想到我小時候聽到的歌,想到其中的歌詞,想到那裡面給我很多生活的記憶。從事藝術與人文的教育領域裡面,當然有很多值得去發掘的生長過程以及生活記憶。對我而言,2003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點,2003年暑假應邀到日本名古屋擔任評審返台,由於2001年我的母親往生,2003年底我的父親又過世;2003年我從日本回來時,搭乘飛機靠著窗邊,一路看著窗外的雲,看著窗外天空的變化。我想到很多事情,想到家裡的人,想到了台灣,想到一路回來的黃昏的故鄉。當然想到黃昏的故鄉,就想到小時候我同輩的人都唱過這首歌,包括我的父母、我的兄弟以及我自己,當然也包含很多我的朋友,這些都是你我共同的生活的記憶。這裡面就有我的台灣,也有你的台灣,那是我們共同的台灣。歌詞裡面是這麼寫著:「懷念故鄉的形影,彼邊山,彼條溪水,永遠抱著咱的夢……」。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不同的台灣,有你的台灣,有我的台灣,當然更有你我共同的台灣。
我在想︰每一個人從自然的故鄉到心靈的故鄉是什麼?回想以前出國搭飛機時,我很喜歡選靠窗的位子。每次看著窗外片片飄過的雲,就會想到:咦!怎麼這麼像台灣啊!所以我就整理了一下這次從日本回來時看到的一片一片的雲,以及之前之後我在世界各地所拍攝的雲;這是從台北飛往高雄看到中央山脈的雲,我覺得每一片雲都很像漂泊在天空中的台灣,對我而言這就像是台灣的處境,這是我看到與想到的台灣景象。無論是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的雲,或者是南迴公路看到的雲,我都覺得很像台灣,一片一片飄泊的台灣。這讓我想到1993年我所創作的一張海報,名稱就叫做「漂泊的台灣」。其實不是我們將之橫倒過來的,這是當年葡萄牙人經過台灣海峽,看到了台灣,就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所以每個人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台灣而已。
今天跟大家來談「我的台灣,看見心靈的故鄉」,就是想要跟各位談一談,通過自然的成長,一直到學習成長的過程裡面,究竟要表達什麼?這個題目我從2003年底父親過世,到2005年初回到東港老家過年的時候,之後陸陸續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畫。我回來的時候想到︰每一個人自然的故鄉跟心靈的故鄉是什麼?我在東港海邊長大的,大家所熟悉的東港,是一個港口的城市,而這個自然的故鄉裡面,有什麼值得我回憶的部份?而現在我找到了,例如我們藝術界的 廖繼春 老師, 廖 老師畫過很多張東港的油畫,包括他過世前一天,在畫架上面還是畫著東港。大家對東港比較熟悉的部份,可能是黑鮪魚的故鄉,當我有機會能夠回饋鄉里的時候,我利用空檔做品牌的推廣。包括找日本的設計師到東港來留下一些珍貴的作品,所以文建會的專案裡面,在東港做了一個黑鮪魚的紀念雕塑,這是日本設計師協會的福田繁雄在台灣留下很珍貴的資料,這也是他第一次受託在國外創作;這件作品從正面看是一個鮪魚的「鮪」字,側面看則是一條鮪魚。而我也在想,東港帶給我什麼樣的內在的性格,而影響到自己一輩子。我覺得東港的海洋很寬廣、很遼闊、很深邃的影響到了我的性格;第二個是我的父親,我想每一個人的自然故鄉裡面,除了生長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家庭。我的父親是一位台灣的前輩攝影家,在2003年過世,大我整整三十歲。對於藝術攝影,包括音樂的喜好,我從他的身上獲得很多對於台灣、對於自然故鄉的關懷。
他從1957年在台灣南部屏東東港成立了攝影協會,開始為台灣記錄了很多人間的光影。我想在這一張張的照片中,記錄了不少台灣當年的生活景象,同時也把他個人的感覺投入在裡面。我想父親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他讓我很早走到窗邊,看到外在藝術的世界。我在2001年幫屏東縣文化局做了三本屏東縣前輩藝術家攝影師的傳記,我父親也在其中之一。我非常感謝這些與我父親同輩的攝影家,他們常常來我們家聊很多關於藝術領域的事情,所以在傳記的序裡面我非常感謝他們,是他們提早讓我走到窗邊,打開心靈的門窗,也看到外面五彩的春光。我覺得從事藝術創作,除了後天的學習,先天的環境,包括家庭的影響,也非常的深遠及重要。我認為這是在於我從自然的故鄉裡面,很小、很幸運就能夠看到這些東西,所以在這樣一個過程裡面,我一直在想每一個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究竟在想什麼,有那些想法、理念,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在創作「我的台灣」這一年的時間裡面,我就常常想著:我能不能透過一個主題去探討這個部份,所以我非常感謝我的父親,讓我從很小的時候去打開那一扇窗。在他2003年過世,2004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幫他舉辦「人間光影」攝影紀念展。這樣一個過程裡面,整理他的作品,其實也讓我看到父子之間,包括在成長過程裡面,對於藝術的一些對話、一些想法及一些啟發。有一次我到文建會開會後,在隔壁的餐廳看到內部陳放父親的作品,我覺得父親還在跟我眨眼睛。所以在2004年底到2005年年初的時候,回到了東港,我想嘗試創作一個題目看看,所以就以「我的台灣」作為主題,而就此一路作了下來。當然在這樣一個整理的過程裡面,我想從自然的故鄉,一直到心靈的故鄉,這是我的父親對我的影響,不只是家庭的影響,也包含對於內在心靈的影響。這是他過世前拍的一張院子裡的一棵樹,每一個人都有他心靈的故鄉,因為那是你一輩子想要去追求的夢想,這裡面有一個年輕的照片,讓各位看看我年輕的樣子。第二個就是我心靈的成長。我很幸運考上師大美術系,在這裡接受大 師雲集的 教授指導。我們去看看自己未來可以安身立命,值得終身去堅持的東西。當然我所提的包括 王秀雄 老師、 王建柱 教授等,他們對於我的影響,這些我想每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裡面,都會獲得很多啟發與影響。我想這些老師對我的影響都很深遠,從藝術到設計,包含到教育的領域,我覺得這是我一輩子心靈的寄託。在 王建柱 老師過世的時候,我到杭州幫他處裡後事,無意間看到弘一法師作的一首「志別詩」:寫到說:「我到為植種,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後人來。」我想這是所有從事教育的人都應該去期勉的。
我覺得在成長的過程,其實回來看看自己的故鄉,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部份。台灣就是那麼豐富多采,台灣擁有非常好的陽光、空氣跟水,我們可以在台灣看到的自然花卉,多采多姿。而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很豐富的物產以及隨處可以買得到的、吃得到的水果。這些都是在你我生活的週遭,它就是那麼單純、那麼簡單的存在。從這邊我也看到很多的藝術家找到他創作的題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香蕉,還是其他水果,前輩的藝術家都可以從中找到可作為創作的題材。不管是李澤藩的花卉,席德進的花卉,林之助的花卉或者郭雪湖的花卉,這些都是前輩藝術家從生活的週遭取材。所以包含到我們的民主信仰裡面,宗教拜拜的領域, 廖修平 老師從這裡取材,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歷史文物裡面的很多東西,包含生活周遭打拳的,我們看到朱銘的太極,我們可以從剛剛所談的歷史的典故裡面,看我們生活的週遭。這是我們的赤崁樓,我們可以看到 林正仁 老師從裡面去做府城的公共藝術,在停車場上的一些規劃。我們可以看到在台北市仁愛路上面,早上有人在公園遛鳥,所以就有徐秀美的公共藝術,這就在你我的生活週遭,這個就是我的台灣,也是你的台灣。
我們從台灣的前輩藝術家裡面,也可以去找到很多的生活取材。當然設計界的朋友大家也很樂意去做這些事,所以一群設計界的朋友,我們共同用台灣的創意造型,每一個人畫出你的台灣,我的台灣,每一個人的台灣都不一樣。這是2004年台灣的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我們一群朋友所做的「台灣創意造型展覽」。每一個台灣都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也有不同的創作理念。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人都在表達他最深層的內在聲音。所以我想各位可以從這裡面看到,這個就是我的台灣,當然也是每一個人的台灣。
2003年底我的父親過世以後,我開始留鬍子,心也開始靜下來。當然因為澄心靜慮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台灣,這是在日月潭看到的台灣,同樣的在台北的外雙溪,我還是看到台灣,其實只要有心都可以看得到台灣,看見心靈的故鄉。這是枋寮看到的台灣,這是在廣西桂林看到的台灣,這是南京的雨花石的台灣,每當我出國只要有機會都會撿狀似台灣的石頭。因此對我而言,一塊石頭、一片葉子,只要有心都可以找到台灣。所以1994年我做過一張海報,以台灣環保為主題,就一片葉子、一塊石頭都可以看到。當然1993年做過的台灣,是美麗的台灣?還是一個貪婪的台灣?談到這個就不禁讓我再回想到,我大概從1993年一路創作下來,「我的台灣」這一系列的海報,當然現在回想起來,以前的創作都是零零散散的,而大概這幾年才比較有些想法:左邊是1996年作的迷失的台灣,右邊是2005年作的美麗的台灣,包括過去我作的很多相關的設計展覽,當然裡面都跟台灣有關聯。剛剛王秀雄老師談到的,2003年美國紐約的Phaidon出版社選出當代一百個平面設計師,我很幸運被選在其中。而當我把作品找出來再看一下,我發現了他們不是選我,而是在選擇我的台灣。他要找到一個很容易識別,象徵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創作的理念,表達所謂的他的identity。所以想到這樣,這是1993年所創作的我的台灣,台灣海報的展覽,漂泊的台灣,右邊是1999年澳門的聯合國教科文中心,我去展覽的海報「飄洋過海來取經」,一切都是台灣。
當然這樣的過程,其實這樣一件一件去思考回來,再加上剛剛前面所講的,家裡環境的因素,包含到對台灣有一些不同的心境跟想法,讓我覺得自然的存在就是那麼的單純,這個就是我們的生活週遭。所以2003年我的父親過世,20042005年過年的時候,回到家裡,看著我們老家的院子,父親命名為百卉廬,裡面種了很多的樹,很多的花。我整理他展覽的東西時,發現他在生前前一兩個月拍了我們家所有的花,但是每一張都模糊,那我也把這些花重新拍了一下,而將這些花重新拍攝的過程裡面,在2005年的春節在我的老家,在父親的書房,看到一盆父親生前所種的黃金葛,給了我很深刻的感受。於是我在春節當天花了一天的時間,慢慢地畫下來。這就是各位手上那一本我的台灣的封面,也就是這樣的緣由,讓我決定用一年的時間來畫「我的台灣」。這樣一點一滴的畫了下來,每天早上大概用半個鐘頭到一個鐘頭的時間,點點滴滴地紀錄下我的所見所聞跟所思所想。當人靜下來以後,那個心態就不一樣了,我覺得早上做這個東西好像和尚與師父在做早課一樣,那是心甘情願而沒有任何的怨言,所以我覺得這樣做下來點點滴滴都在心頭,每天早上都可以靜下來做東西,確實是一件幸福的事。當然在這些過程裡面,儘管怎麼平和,還是有心情波動的時候,不過我覺得可以體悟到很多生命的脈動。一年做這樣的東西,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想一些事情、做一些事情,所以當有這樣的想法,就會去想一想,我的自然的故鄉跟我的心靈的故鄉是什麼?
在自然的生活的週遭裡面,例如說過年回家,當然會到親友家去走走,這是我妹妹家裡的銅錢草,所以就在那邊靜下心來,畫了一張作品。同樣的,大年初二回娘家,右邊這一張就是南迴公路回娘家的九彎十八拐;另外看到這些所謂的花花草草,就做了蝴蝶蘭跟石斛蘭。當然其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心情,不只是生活的紀錄。這是我們家的朱槿,看了這些當然也做了一些相關的,中間那一張是去吃火鍋,發現金針菇蠻好吃的。各位左邊的那一張,是我到國立台灣美術館看William Morris展覽有感而畫。我想每一張都有屬於那一張的心情故事,記錄了當時的心境與想法。
我用比較長的時間來創作這個系列的作品,當然很希望能夠把這樣一個概念來跟大家分享。所以2006年初在台中中友百貨的誠品書店舉行首展,也很希望跟台灣的朋友們一起來分享、一起來關心你我的台灣,所以這個活動就持續巡迴展覽;除了在台中展覽,之後到了台南的女子技術學院,最近也在高雄東方技術學院舉辦展覽。當然這樣的主題也引起有關的商品開發與應用表現,包括滾石他們所做的系列筆記書的開發,並在誠品的通路流通。我想剛剛所談的透過這樣的一個創作,最主要的是為了要去尋找我的心靈故鄉,我怎麼去看到我所想念的臺灣,當然最後要表達的是,當我們從自然的故鄉到心靈的故鄉這樣一個演繹的過程裡面,其實每個人都在找可以表達他的自然的故鄉以及他的心靈的故鄉,而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所在。我覺得從這樣角度來探討,前面所看到的,不管是從自己成長的過程,從台灣大的歷史典故,或是從我們的兒時的歌謠,就像我們現在聽到的「黃昏的故鄉」。每一個人就會開始去想到歌詞、想到當時生活的景象、想到當時點點的回憶。我覺得藝術與人文最重要的藝術創作,其實還是回歸到一個本質,就是人文的內在的精神是什麼。所有表現的形式,還是要回歸到那個最基本的、本質的創作理念是什麼。以上所談的是「我的臺灣」謝謝各位。

王秀雄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謝謝林主任精采的演講。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認識的臺灣。林主任的臺灣是那樣的美麗且豐富而值得回憶。我平常看的臺灣都沒有他那樣的美麗與感動,他用藝術家的感情來深深觀看台灣。今天我們謝謝林主任精采的臺灣,同時也讓我們把自己對台灣的感情重新回憶。剛才看了林主任的臺灣,我也回憶了我的臺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故鄉,像我年紀越大,越回憶到跟那些歷史,跟那些故鄉連繫在一起。假如一個人與自己的歷史及故鄉脫離,就會像是浮萍一樣失根無依而找不到認同感。這是我從林磐聳老師「我的臺灣」裡面得到的心得。謝謝各位。
scl2013-09-08 06:15:06 回應

有台灣心的台灣人 --
台灣人真的想要台灣進入聯合國嗎?
如果是,為何台灣人要選無台灣心的外來殖民者來當政呢?
這樣做,不正是走向亡國之路而讓子孫後代淪為無自由、無人權、 無尊嚴的悲慘社會嗎?
 
有台灣心的台灣人 --
如果台灣人真的想要台灣進入聯合國,最基本的解決道路就是:
一定要選有台灣心、真正愛台灣的台灣人的來當政!(別無他途!)
 
要記住:1. 台灣人要對自已有信心!
                2. 一定要相信:由有台灣心、 真正愛台灣的台灣人來當政絕對會比那些無台灣心的外來殖民者( 國民黨)來當政要好得多多!
 難道你不相信嗎?
                3.  難道你不感覺到現在台灣的執政者(國民黨)正在逐步
                     出賣台灣的主權與國家利益而讓台灣走上亡國之路嗎?
      (Hiokse)
 
scl2008-01-01 09:56:53 回應
)「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今年選在台北賓館舉行,象徵得獎者受到的重視與尊崇;主辦單位安排的頒獎者也頗為用心,從藝文界前輩手中接過獎座更有薪火相傳的意涵,主辦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預計拍攝本屆國家文藝獎得主紀錄片,並展開專書出版計劃。
今年國家文藝獎在文學、電影、美術、音樂、舞蹈、建築、表演藝術等類別中,評選出七位傑出的藝術家,分別為電影導演王童、詩人李敏勇、設計家林磐聳、建築師姚仁喜、舞者許芳宜、說唱藝術家楊秀卿,以及表演藝術家魏海敏。
主辦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今年七位頒獎人都與得獎者有深厚的淵源;頒獎予電影類獎項得主的王童為新象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樊曼儂,他們兩人在藝專讀書時就相識,王童曾經在新象與樊曼儂共事,兩人多年來維持著非常深厚的友誼。
頒獎予詩人李敏勇的陳千武,是1960年代末期李敏勇開始寫詩時,最早接觸的對象,可說是李敏勇作詩的啟蒙者。
頒發音樂類獎項的廖瓊枝,為第二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她和這一屆得獎者楊秀卿同樣致力於台灣傳統藝術的保存和傳承工作,畢生奉獻本土藝術文化無怨無悔。
頒發美術類獎項的王秀雄,是設計家林磐聳就讀台灣師大美術系所期間的指導教授,同時在林磐聳自美學成歸國時,邀請他回母校任教,開啟他的教育生涯,這一路對林磐聳多所提攜,不僅是林磐聳的業師更是他的恩師。
同為國家文藝獎得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對許芳宜的藝術表現十分肯定,從林懷民手中接過獎座,許芳宜非常感謝林懷民在舞蹈藝術的道路上,對自己的教導與愛護。
第十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漢寶德今天頒獎給建築類得獎者姚仁喜,漢寶德也是姚仁喜的啟蒙恩師。獲音樂類獎項的魏海敏,則是由第九屆得主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頒贈。
基金會董事長李魁賢表示,國家文藝獎頒發今年進入第十一年,至今共有五十六位得獎人,構成台灣藝文發展史上重要的部份。雖然經濟發展會使國家強大,但只有藝文優秀的文化體質,才會完成國家偉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