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

回應蔡勝雄先生 / 謝長廷



回應蔡勝雄先生
回應蔡勝雄先生

◎ 謝長廷
對於昨日蔡勝雄先生投書《自由廣場》的內容,涉及本人之事實部分,容借用一點篇幅澄清:
關於近日高中歷史教科書微調的爭議,本人對於民間團體的抗爭行動亦相當關心,不僅在1月22日的民進黨中常會提案要求教育部更正「我國之主權範圍仍及於全中國」的內容,更在2月5日的中常會提議黨中央動員支援民間團體的抗爭行動,絕無文中所述無視於民間團體抗爭行動的事實。
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為現狀,任何現狀之改變必須經過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之同意,此在政治上或法律上均為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之共識。我們既然無力片面去改變憲法,也無法阻止憲法在台灣施行,就應該在「殘缺中追求完美」,從解釋上把憲法可以保護台灣和人權的部分充分發揮,把憲法可能不利台灣發展的部分(例如代表中國、有權無責的中央體制等)收歛在憲法條文爭議上,取其利、防其弊,雖然辛苦,卻可以澤及人民。如一味反對,不僅無法改變現狀,反而助長現狀往不利方向發展。
本人的兩岸具體政策主張為「憲法各表」,其定義為:「兩岸兩部憲法,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不僅符合現狀,更可以保護台灣,根據日前港灣城市文教基金會的民調,以「憲法各表」作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有61%的支持度,交叉比對後泛綠民眾有84.9%支持。本人已多次公開表示,憲法歸憲法,事實歸事實,本人並不贊同中華民國代表中國或領土包含外蒙古及大陸,上述教科書微調之爭議,本人即是反對把「憲法」規定當做「事實」。
本人也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台灣,二十世紀以來,兩岸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加上台灣獨特歷史,台灣的確已具有特殊獨特牲,這點本人和蔡先生看法很接近,也欽佩蔡先生對本土文化之堅持。但兩岸政治既己對立,在語言、文字、血緣的長遠關係上,儘量表達相互關連的柔軟一面,我倒覺得有助於降低兩岸人民間的民族意識衝突,維持彼此和平發展,何況美國歐巴馬也可以去英國非洲尋根,這似乎是仁智互見的看法,有自信的台灣人應該也不必忌諱兩岸有共源的歷史。
(作者為前民進黨主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